沙县区:“凝链”“融链”“聚链” 赋能县域富民产业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明确,“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壮大县域富民产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沙县区聚焦农业产业链上各单位聚集不聚合、产业共存不共联、资源分散不分享等问题,充分整合优势资源,挖掘“发力点”、补好“薄弱点”,通过拓展、补充、建强的方式,着力推动农业产业“凝链”“融链”“聚链”。
位于大洛镇的沙县小吃核心物料种植示范基地是三明市农科院设立的技术应用示范点之一,总面积105亩,重点种植五指毛桃、黄精等中草药,这些中草药均是沙县小吃炖罐配料中的主要原料。每隔一段时间,市农科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副所长、省级科技特派员周建金都会带领团队深入基地,为这里的农户“传经送宝”,大力推广品种筛选、种苗繁育、控根容器栽培等中草药种植技术,切实解决育苗周期长、移栽成活率差、生物产量不高等关键问题。
沙县小吃核心物料种植示范基地负责人钟起尧说:“原来我自己种的时候,成活率只占50~60%,经过农科院指导和提供种苗,成活率达到了80~90%,产量和效益也提高了很多。周边的农户也跟我种了100多亩,我提供了苗和技术给他们。”
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副所长、省级科技特派员周建金表示:“沙县小吃是沙县区特色富民产业,因此发展沙县小吃核心物料,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良好的发展潜力。近几年,我们三明市农科院就是围绕着沙县小吃核心物料特色品种的选育,如米粉加工型水稻,辣椒酱加工型辣椒品种,以及沙县糯山药,还有药膳植物等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也拥有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以及新技术,让我们的农业产品实现好吃、好看的同时也实现了好价,同时也大大助力了沙县小吃转型升级。”
近年来,沙县区结合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特点,推行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模式,推动政策、资金等资源要素向产业链集聚。同时,选派44名科技特派员组建“产业链智库”,为企业和农户提供“点单式”人才服务,并依托片区内谢华安院士工作站、三明市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开展专家定向攻关,协助解决技术攻关“卡脖子”问题28个,为现代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同时,沙县区坚持以三明农业科技园党支部为核心,联合周边4个行政村及产业链上下游3个机关单位、25家非公企业,共同组建农业科技园片区党委,聚焦农业产业发展“研发、种植、加工、储运、销售”五大环节,引导区域内各单位抱团聚力、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建强组织“凝链”;整合产业链上龙头企业优势资源,推行“以产定销”订单式经营,解决农户供需信息不对称、盲目种植等问题,有效规避市场风险。同时,探索土地合作得租金、资产量化得现金、合作入股得股金、入园务工得薪金、先进带动得奖金等“五金”共富机制,引导村党支部、农村党员带头领办专业合作社,带动更多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创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强产业“聚链”。
下一步, 沙县区将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坚持城乡融合发展,以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为重点,释放改革综合效益,强化乡村振兴投入,完善强村富民利益联结机制,促进沙县区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编辑:卢晓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