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工疗:炒好“七盘菜”让工会服务职工“出圈”

Connor okex交易所 2024-07-11 28 0

原标题:

云南工疗:炒好“七盘菜”让工会服务职工“出圈”

工人日报-中工网 陈昌云 记者 赵黎浩

在2021年12月20日之前,王波崎不仅从未到过云南省工人疗养院,甚至不知道这个单位、这个地方,“那年12月20日,我从公安岗位转岗到工疗报到以后,才发现工疗是如此美丽的地方。”

王波琦是云南省工人疗养院党委委员、纪委书记。王波琦如此表述,是想告诉来访者,云南省工人疗养院是一个极其美丽的所在,同时又是一个相对“闭塞”鲜为人知的地方,它同时兼有“美丽宁静”和“僻处一隅”两个向度,恰若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王波崎坦言,不光他自己,许多基层干警“也不知道云南省工人疗养院。”

云南工疗:炒好“七盘菜”让工会服务职工“出圈”

《工人日报》记者近日在云南省工人疗养院采访时发现,虽然这个位于滇池之滨的省工疗在工会系统内知晓度很高,许多一线职工来说,除了不知晓,还存在一些误解,不敢进来。

王葵福说:“以前,来我们这里疗休养的人,大多是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等职工优秀分子,说白了,来此疗休养的职工有身份等方面的讲究,确实与一般职工无缘,长此以往导致一线职工形成刻板印象。”

王葵福讲省工疗,拥有一个一般人无法比拟的优势,那就是他的职业生涯与省工疗同步成长。“1993年7月,我从学校毕业就来到省工疗工作,马上就31年了,省工疗大的进步发展,我都经历了。”这31年,恰好就是省工疗改革进步发展最快的“一瞬间”。就在这“一瞬间”里,省工疗经历了拆除飞机楼、改建明楼,建“又一村”疗休养群落、又配合滇池保护予以拆除,兴建各种文体设施等等,“这是看得见的变化,另一个就是我们结合上级要求,积极想辙优化内部管理机制。”

省工疗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是必须的公益性,一方面是必然的经营性,要在这二者之间寻找腾挪闪转的空间,需要超常的智慧和身段。

针对不同行业职工的需求,云南省工人疗养院在“炒好七盘菜办好一桌席”上下功夫,七盘菜即营养餐食、温馨房间、科学运动、特色体检、理疗体疗、健康养生、舒心休息,一桌席则是以优美生态环境为依托,为劳模工匠和一线职工提供技艺交流平台。

展开全文

“现在的餐食讲究营养搭配,不像以前要吃好吃饱,所以我们开始研究减脂餐,成立了专门团队,有厨师、医生、服务员,一起摸索食品原材料到制作再到吃的顺序、时间等。”王葵福说,对职工健康评估后根据脂肪含量、肌肉含量等指标,医生全过程指导,后期追踪服务,让职工疗养一次受益终生。

减脂餐不仅让职工吃出健康,更大的一个意义在于起到一种引领作用,引导职工养成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王葵福认为:“省工疗需要在服务和经营之间实现完美的‘丝滑’闪转,这其中,我认为通过我们的服务工作让广大职工对省工疗产生忠诚的‘黏度’十分重要。”

比如,省工疗“疗、休、养”并重的做法就是培养“忠诚黏度”的一种有效方式。

据了解,省工疗在加快“疗”“休”并行,“休”“养”结合的同时,在积极探索医疗业务转型新路径,他们与一些当地著名医院已经建立超声医学专科联盟和专家工作站,工作站聘请多位专家,通过坐诊、会诊、技术指导等方式帮助省工疗提升医疗业务能力和水平,“使前来疗休养的职工有机会享受三甲医院的专家待遇。”

云南工疗:炒好“七盘菜”让工会服务职工“出圈”

酒香也怕巷子深,有“疗休养胜地”美誉的云南省工人疗养院如何走出“不知名”的困境,走入一线职工的视野,成了云南省总工会和工疗负责人案头上的工作。

就在今年3月,云南省职工疗休养暨“暖边固防”一线职工疗休养活动启动,云南省总工会将组织超4万名职工分批次参加疗休养,记者注意到,参加疗休养的职工有不少是年轻面孔。

云南省总工会职工服务保障中心主任张小彦告诉记者,职工疗休养实行项目化以后,结合暖边固防政策,各级工会组织了各行各业优秀的职工,打破了年龄界限,改变了以前论资排辈的模式,在重要工作岗位上、平时工作辛苦的年轻职工也有机会参加疗休养。

2023年,云南省总工会推出“职工疗休养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计划用3年时间,投入3亿余元资金,组织10万余名一线职工疗休养,云南全省129个县16个州市全部启动,每年的人数都在增长。

人数的增加也对省工疗的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计成本、不计代价、全力以赴服务好职工。”王葵福说,在这过程中省工疗也在打基础、树品牌。

“工会关心职工的宣传站、工会关爱职工健康的检查站、职工充电赋能的加油站。”王葵福用三个“站”来表述云南省工人疗养院的品牌内涵。

省工疗有湖滨疗养区和森林疗养区的双重优势,绿化覆盖率达80%以上,空气湿润宜人,负氧离子含量高出市区3倍以上,抬头可见郁郁葱葱的树木,远眺便是波光粼粼的滇池水。

73年来,云南省工人疗养院接待职工580多万人次,这些职工不仅来自云南、来自全国各地,还有来自海外的,工疗作为一个服务窗口、一个服务阵地,传达着党委政府对职工疗休养的关心。

在王葵福看来,以前职工的需求在疗效,叫治病疗效,而现在职工注重休养放松,叫健康疗效,疗休养内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服务手段、服务内容也要随之变化。

“我工作了21年,到了工疗后才真正感受到什么叫体检。”王波崎谈及工疗的体检赞不绝口。

目前,大部分企业都会安排职工进行基本的体检,但特色体检则没有,云南省工人疗养院推出6个套餐体检,包括心脑血管、运动损伤、高血压等,在舒适休闲的环境进行一对一的体检。

王波崎说,在大医院的体检就像赶场式的,抽血、做B超排队一排就是一早上,而工疗疗休养式的体检不仅辅助减脂餐营养餐等配套服务,还对检查结果进行指导就医复查,通过绿色渠道对接医院的专家。

“我们就是要解决在哪复查、怎么复查、找谁复查的问题,打通体检服务最后一公里,为职工节约了时间,工疗和各大医院建立了一种信任感。”王波崎说。

要建立互相认可的信任感并不容易,省工疗和各大医院的医疗资源的共用互通,利用淡季期安排医护人员到昆华医院、云大医院、省中医院、工人医院等大医院跟班学习,就体检理疗方面还派至上海、西安学习培训。

“体检最考验技术的是B超,我们工疗有个B超医生水平很高,口碑也逐渐出来了,现在他的绩效都超过了我。”

王葵福说,留住人才不仅要给他们培训、晋升的机会,还要提高他们的收入。

他认为,要做到“疗”有效、“检”特色、“养”有方、“休”舒心,不是简单的出憨力,还要讲科学,譬如针对运动损伤,工疗组建了一个团队指导科学运动,比如八段锦、水上运动,在达到运动效果的同时不会出现损伤。

目前职工疗休养的时间只有7天,但颈椎腰椎等新的职业病需要至少两个星期的时间疗休养,“现在省总已经出台了强边固防、一线职工普查等专项政策,建议也针对新型职业病群体出台专项的疗休养,这样服务更精准,真正能达到疗的效果。”王葵福说。

曾任省工疗党委书记的庄玉芝认为,有医疗资格、医务人才、医疗设备是省工疗的核心竞争力,目前因为体制的不畅,这个核心实力尚未得到“饱和体现”,“如果满足于对来院疗休养职工的体检,那就太浪费了,但是,目前规定的至多一周的疗休养时间对于发挥我们的‘疗’功能,制约很大,一个疗程都不够,如果能够像几十年前,职工前来疗休养有两三个月的时间,那就能充分体现我们的医疗优势,同时也能帮助职工祛病健身。”

云南工疗:炒好“七盘菜”让工会服务职工“出圈”

走在省工疗,波光粼粼的滇池水与文物建筑磊楼互相辉映、相得益彰,亭、榭、池、泉错落有致。

“工疗承担着文物保护传承的责任,我们要将文物活化利用,在职工来疗休养的时候普及历史文化知识。”王葵福告诉记者,主体建筑磊楼里陈列着工疗的历史,职工可以了解工疗的发展历史。

云南省工人疗养院专门安排人员对磊楼进行24小时值守,建筑物内也安装了消防安全等相关设备,可以监测温度、湿度的变化。“我们要保护好磊楼,借助它打造疗休养文化,突出其历史厚重感。”王葵福说。

前往磊楼的路上,一棵棵参天古树欣欣向荣。“我们对老树是有感情的,正在考虑将每一棵古树活化,比如做一个二维码,职工扫码可以了解树木的品种、历史、介绍,以及嫁接相关的文化诗词。”王波崎说,通过文化建设促进疗休养,以疗休养的功能来彰显文化。

最近,王葵福也在思考工疗更多的发展可能性,在“挖”和“拓”上下功夫,他解释道,在挖掘自己资源方面,来疗休养的劳模工匠来自各行各业,可以有意识地去挖掘人才为我所用,和送上门的老师取取经。而“拓”更多的是在示范带动下向外拓展,眼光向外看,增加服务功能。

记者了解到,省工疗会对每一批疗休养职工的满意度进行调查统计,长期以来满意率都在99%以上,这取决于疗休养项目的丰富化、多样化、个性化、特色化。在磊楼陈列室内,疗休养包括了自然疗法、物理疗法、体育疗法、中医疗法、健康体检、思想教育、生活服务等“7盘菜”以及28个项目。

“我们基本的菜式有了,但哪几盘是特色菜还要下功夫,特色菜做好了我们还要做成私房菜,只有做出了特色私房菜,以后我们走进市场才会更有底气和条件,这也是我们努力的目标。”王葵福说。

4月22日,云南省总工会副主席金勇在省工疗主持启动“2024年云南优秀技术工人疗休养活动”,这是由云南省总、省人社厅共同举办的活动,参加第一期疗休养的200余名优秀技术工人来自昆明铁路局、云南电网、船舶、云铝、东航、邮政、水电十四局、航天、农信社9个行业。

“如同既往的许多活动一样,省总利用工疗这个广大职工神往的地方,积极服务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金勇说,“我们把疗休养围绕省委、省政府的工作大局来思考,把工会疗休养和党政工作大局有机结合,从而有机融入党政中心工作。”

回溯既往,已经在省工疗工作了37年的副院长马晓波感慨,近年来,在省总的指导下,我们的工作与抗疫、脱贫攻坚、技能提升等紧密相关,仅2020年就服务了7个类别9047位职工,他们分别是艰苦行业职工、劳动模范、优秀技术技能人才、灵活就业群体人员、贫困县乡村教师、贫困县乡村医生等,基本覆盖了全省。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评论